芦花似雪入梦来
lm
2025-04-05 07:26
首次双反后,包括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新兴市场出口占比迅速加大,特别是近两年日本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2014年占据我国总出口额的35.4%。
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欣慰的是,除了产能的扩张,随着市场的逐渐回暖,我国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得到有效提高,盈利状况趋好。从2013年开始,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的单晶硅片产能就呈现扩张态势。
根据全球新能源资讯提供商Solarbuzz预测,亚太市场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2015年维持全球过半的市场份额。在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看来,此次实行业务拆分,把光伏电站业务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是为了实现更专业化的经营。亚洲市场包括日本和中国市场的崛起已经中国光伏制造业带来的利好已经显而易见。2014年5月,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了在香港上市的森泰集团并注入光伏电站资产,完成股份认购后间接持股62.28%,正式成立下游电站业务上市平台,与上游制造业分离。此外,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企业进入前十,如多晶硅(4家)、硅片(8家)、电池片(5-6家)、组件(5-6家),并且第一名均为我国企业。
种种迹象表明,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一大批淘金者开始重新进入光伏行业。如果说过去的中国光伏企业还停留在对一体化以及全产业链追求上,那么现在,专业化的分工以及平台已经开始出现,这也是光伏新周期中出现的主要一个特征。汉能坚持做实业,产业基础是水电,并非所谓靠股价发家。
像水电一样,李河君依然采取惯用的并购手法,快速壮大其光伏产业。但不论毁也好,誉也罢,李河君始终固执地喜欢较真,在规则下自由穿行,并在争议中不断前进。此后,手握巨资的李河君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式的倒腾,开始转向于收购公司。他的这一行为,被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并质疑。
更因为是这样的性格,使他在入主光伏发电后,选择了技术难度高得多的薄膜发电,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争议中匍伏前行李河君的身上从不缺少故事,伴随着故事而来的,常常是争议和质疑,但每一次争议中,李河君都像独行侠一样,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富达于光伏依靠水电站发电积累下的巨额资本,李河君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清洁能源发电。由于家境并不好,毕业时李河君壮着胆子向老师借了5万元创业。通过各种并购,他将水电站的装机量从几千千瓦扩大到了几十万千瓦,地域也不仅限于河源,而是覆盖了广东之外的浙江、广西、云南等地。尽管如此,社会仍然更愿意将李河君所做的事情以及所处的诸多争议,归因于他的个性,或者说是意志坚定。
然而,这样的性格却让他更多时候处于舆论的漩涡中。选择薄膜发电,同时意味着巨额的资金投入。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香港上市公司红发集团损失惨重,薄膜光伏组件制造商阿波罗集团趁机对其发起反向收购并借壳上市,公司名称也变更为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铂阳太阳能),这便是汉能薄膜发电前身。相比于发电转化率更高、技术壁垒更低、应用企业更多的晶硅发电,个性独特的李河君选择了不走寻常路薄膜发电。
尽管在这个位置上,他坐的时间并不太长。自此,他在收购水电站方面一发不可收拾。
4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下称一财)用四个整版刊发5篇汉能相关报道,包括《李河君的举世蓝图谁能懂,汉能到底在下什么棋?》、《争议李河君》、《揭开汉能资金链谜团》、《自营账户重仓汉能,权益却不属中信证券,收益互换替谁锁仓?》、《汉能九大光伏基地全景图》。汉能控股集团官网这样介绍金安桥,金安桥水电站是目前全球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
1994年,李河君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家乡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只有1500千瓦的小型水电站。1988年,来自广东省河源市的李河君从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不论是舍弃晶硅发电而选择薄膜发电,还是在资本市场上屡被质疑的关联交易,无一不是与他的性格有关。同时,父亲对他说的那句商场有道唯诚信,处事无奇但真实,让自己相信诚信的力量。这一次转型,便有了现在的汉能薄膜发电。正如所有商业大亨一样,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总能引得市场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未批先建为李河君带来了银行不再贷款给他的麻烦,也让他一急之下将发改委告上了法庭。《一财》和汉能的纠葛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围观,也不禁让人对这个曾经把马云、王健林拉下首富宝座的汉能集团掌舵人李河君产生兴趣。
然而,在二级市场上,他被媒体曝出左手买右手卖的关联交易而备受诟病。2012年至2014年,李河君完成了四次国际并购,先后将国际顶级薄膜太阳能技术生产商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GlobalSolarEnergy和AltaDevices公司收入麾下,将汉能的光伏产业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
其曾公开回应媒体报道称,汉能过去20年一直坚持做清洁能源,已建成水电权益装机超过600万千瓦,已建成300万千瓦产能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制造基地,在建4个全球领先的CIGS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直到如今,汉能集团依然坚持认为,汉能产业基础是水电。
在这段艰难岁月中,有知情者称李河君一度写好了遗书。截至长江商报发稿时止,记者发给汉能集团的采访提纲仍未获得片言回复。然而,与众多富豪沉默不同,李河君非常较真,不仅公开声明反驳,甚至还拿起了法律武器。不过,与其他富豪不同的是,面对媒体的质疑和采访,李河君多选择不接受。
利用这笔钱,李河君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做起了倒卖电子产品和玩具等生意。依靠水电站供给的源源不断如流水般白花花的资金流,李河君在光伏领域开始大施拳脚。
他通过旗下的华睿集团(汉能控股集团的前身)斥资12亿元收购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尼那水电站,这一项目成为迄今中国最大宗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并购案。人类以前所有利用太阳能都通过燃烧渠道,比如100瓦的太阳能照到地球上,我们通过烧煤、烧油等只能得到几瓦,薄膜能得到多少呢?最高得到30、35瓦,30%的转化率,晶硅可以得到16、17瓦,中间没有任何污染排放,直接利用阳光。
发迹于水电27年前,谁也没想到李河君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首富。不知这番远景,会否给他带来更多的争议。
而这,他认为是自己年幼时,父亲教育自己的信字以及识势。其实,在一些公共场合,李河君亦是那个不惧流言,喜爱出风头的人。从做水电开始,金安桥项目的未批先建,让不为多数人所知晓的他常常陷入争议。在朋友建议下,李河君步入了火热的水电行业。
但最终的结果是,2014年10月,铂阳太阳能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汉能目前或控股或参股的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已高达600万千瓦。
一年后,汉能集团向铂阳太阳能发出了高达25.5亿美金的长期订单,以及向其发行价值38亿港元的可转股债券,这意味着汉能集团提前借给了铂阳太阳能38亿港币为自己生产所定制的设备。在产业上投入的同时,李河君也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布局。
然而,在李河君眼中,这一选择有另一番解释: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整体趋势。但困难随之而来,随着五大国有发电集团的成立,李河君投资的金安桥项目一直无法得到发改委的批准。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监管之手应早介入据了解,2014年山东省光伏累计装机6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38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32万千瓦。
虽然李河君在多个场合频繁提及光伏的未来在于薄膜发电,然而从目前来看,汉能并未取得让人信服的成绩,因此也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疆作为重要的起点发展空间将无限巨大。
由此,彭小峰也从一个普通商人成为中国新能源首富,身家高达400亿元人民币。
山东东营天信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向正告诉记者。